德国土木工程师Franz Josef Schweitzer于1968年9月3日与他的妻子Ursula在柏林创立了资源再生公司欧绿保,当时公司只有六名员工和两辆卡车。我们通过图片带您回顾了解欧绿保50多年的发展历程。
半个世纪的努力——欧绿保与资源再生
“当传统遇上创新”——欧绿保集团宣传片
欧绿保五十年历史长廊
1968年 – 公司成立,白手起家
1968年9月3日,建筑工程师弗朗茨·约瑟夫·施维策与妻子乌尔苏拉·施维策在柏林携手创立了欧绿保。夫妇当时手下只有6名员工和2辆载重卡车。
1970年 – 敢为人先,快速发展
作为最早在垃圾车上使用翻斗收运箱的公司之一,欧绿保为柏林垃圾处理领域的发展增添动力。
1976 年– 资源利用,变废为宝
为响应德国于1972年推出的首部废弃物处理法案,欧绿保首创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柏林模式”:将废旧玻璃、纸板、纸张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1980年 – 超大容量,引领潮流
这一年,欧绿保打造了一款长达16米的垃圾收集箱,容量34立方米,体积之庞大轰动媒体。
1991年 – 助力篮坛,注入生机
为扶持本地体育事业发展,欧绿保在这一年正式成为柏林夏洛滕堡篮球队的主赞助商,该球队正式更名为柏林欧绿保篮球队。此后球队一路高歌猛进,8次斩获德国总冠军。最近一次夺冠是在2013年的德国杯总决赛上。
1997年 – 投身慈善,心系社会
为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欧绿保创始人施维策在1997年决定成立柏林癌症儿童资助协会(KINDerLEBEN)。协会与柏林夏里特医院合作,为患癌儿童提供帮助。此外,欧绿保自2001年起举办一年一度的慈善晚会,多年来筹集的善款金额已逾220万欧元。
1998年 –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创始人弗朗茨·约瑟夫·施维策去世后,他的儿子史伟浩和史伟哲于1998年正式继承管理欧绿保公司。
2004年 – 收运革新,开拓先河
2004年,欧绿保主导的可回收物全面收集体系在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开始实践。当地居民可以将包括电子产品、各类厨具和各类包装材料等在内的垃圾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箱中。该模式随后成为了德国可回收物收集的典范。
2005年 – 技术专长,欧洲领先
欧绿保是最早投资建设可回收物质资源再生的企业之一。位于柏林的处理工厂于2005年落成,是全欧洲最先进的可回收物资源再生处理厂,总投资额高达2050万欧元。
2006年 – 携手市政,实现共赢
2006年,欧绿保与柏林环卫局合资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工厂。该工厂位于柏林北部的潘科区,采用最先进的机械物理稳定处理技术,以混合生活垃圾为原料,通过分选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并生产出可用于替代煤炭燃烧发电的“绿色燃料”。随后,第二家工厂相继落成,也由双方共同运营管理。
2009年 – 成立集团,不断壮大
2009年初,欧绿保与Interseroh公司合并,成立欧绿保集团,成为德国环保服务和原材料贸易领域的领军企业。
2011年 – 加速融资,进入中国
2011年欧绿保成为德国资源再生领域第一家成功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固定利率债券的企业;同年,欧绿保在上海成立中国代表处。
2013 – 崭新商标,寓意丰厚
在这一年,欧绿保以象征循环的莫比乌斯环为灵感,创造了代表着“循环利用,永不停息”的全新商标,并提出了全新公司口号:“欧绿保,变废为宝”。此外,在公司成立45周年之际,位于柏林总部的全德首个环保主题展示厅也正式对外开放。
2015年 – 项目中标,创造历史
2015年,欧绿保集团成功中标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公开招标项目,负责为这个拥有7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会建立完善的电子废弃物收运处理系统,同时负责建造和运营处理工厂。该项目也是公司成立以来运营的规模最大的项目。同年,欧绿保在德国成功研发出含汞显示器的安全处理技术。
2016年 – 携手伙伴,开拓市场
欧绿保与中国本土环保企业加强合作,不断拓展在华业务。在庆祝集团子品牌Interseroh25周年之际,欧绿保塑料粒子研发中心在斯洛文尼亚城市马里博正式投入运营。此外,这一年还是欧绿保集团正式成为欧绿保柏林篮球队冠名赞助商的第25年。
2018年 – 五十华诞,再创辉煌
在集团成立50周年之际,欧绿保提出“当传统遇上创新”的主题,完美诠释了企业当下的发展理念。作为一个对环保行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家族企业,欧绿保始终行走在创新的道路上。如今,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资源再生服务企业,在德国本土、欧洲各国和亚洲多地都拥有分支机构和项目。